• 订阅号
  • 服务号
您现在的位置: 长沙市中心医院 > 党群工作 > 医德医风
医德医风
访“中心名医”王曼知:“小儿”科,“大”情怀
发布日期:2021-11-22

【名医名片】

王曼知,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儿科、新生儿科学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

从医简介:

    从事儿科工作36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精准医学)委员,中国防痨协会学校与儿童结核病防治专业分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等;《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等多家杂志通讯编委。

专业简介:

       擅长儿童呼吸道疾病、感染性疾病及疑难危重儿童的诊治。获湖南省首届优秀儿科主任,第二个中国医师节“长沙市优秀医师”,2020南华大学“三八红旗手”,第三届湖南省“三湘儿科医师奖”等。主持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2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在国内外各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

主要事迹: 

     谈及王曼知主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传道授业,孳孳不息”是同事和患儿家长对她的评价。在众人常说的又苦又累的“小儿”科,她一干就是30余载,一路前行,初心不改,用“大”情怀诠释了一个儿科医生的奉献和坚守。


从“小”到“大”,她带领团队拼搏了20年

    20年间,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的变化可谓是“从无到有”。 2001年医院刚组建儿科门诊时,整整1周都无人挂号,然而大家并没有气馁,在王曼知主任的带动和管理下,大家狠抓业务学习,提升医疗质量,挨个到周边社区开展讲座、培训。渐渐的,一个个出院患儿家长的良好口碑为科室带来了积极的宣传效应,来儿科就诊的患儿慢慢多起来了,病种丰富了,科室团队也得到了成长和壮大。儿科现拥有140张编制住院床位、56张急诊留观床位,亚专科人才梯队健全。从无人知晓的“小儿科”到现在的“大儿科”,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的增多、结构的增大,更是专业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行业的认可和病人满意度的提升,这个过程王曼知用了20年。

    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儿科获得了湖南省重点专科(市州级),长沙市重点专科、长沙市重点学科、长沙市儿科急救中心、国家卫计委首批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在荣誉面前,王曼知很冷静,她深知要在大牌医院云集的省会城市获得患儿家属的信赖,要顺应深化医改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分级诊疗,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才能高质量的为患者服务。

心系患儿,建立特色专科精深发展

    王曼知是儿科的大家长,也是每个孩子心中的“王妈妈”。她一直秉承“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理念。当看到那些患“结核、麻疹、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患儿需住院却因医院不具备隔离条件无法收治,只能辗转到其他省级医院医治,孩子和父母都要遭受奔波之苦,她下定决心,要在儿科建立感染病房。经过积极申报,多方联系,并着手准备人力、物力、病区规划,功夫不负有心人,长沙市中心医院于2014年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创建儿童感染科,有效地缓解了每年手足口病、小儿流感、轮状病毒等传染性疾病高峰期带来的医疗拥堵。

    接下来,2018年6月1日,在院领导的宏观调控和大力支持下,王曼知带领团队整合医院儿科及有着90年历史的肺科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的优势资源,成功申报并成立了学生儿童结核科。为了让省内外更多儿童结核患者减少辗转多家医院之苦,王曼知主任多次到贵州、萍乡等结核高发地区讲课、调研,了解当地结核病的发病情况,向当地基层医院和学校宣教如何预防结核,如何把传染病的孩子管理好,如何通过绿色通道直入学生儿童结核科等;另外学生儿童结核科与北京、上海等医院的国内儿童结核顶级专家经常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医疗团队对结核病的救治能力和诊治水平。

    邵阳11岁女孩洋洋(化名)发现自己的肚子越来越鼓,伴随腹胀不适,而且进行性加重,好多同学都开玩笑说她肚子里有宝宝了,让孩子苦恼不已。洋洋的父母带着她辗转多家当地医院,一直没能查明病因,后来复查胸腹部CT发现不仅有腹水,还出现了胸水,PPD皮试阳性,医生开始怀疑结核,建议转至长沙市中心医院学生儿童结核科治疗。

    洋洋入院当天,王主任马上进行带领小组开展查房和病例讨论,紧急为孩子行胸、腹腔穿刺及闭式引流术,发现胸水呈乳白色、腹水呈草绿色,结合检验结果和病情,果断考虑 “结核并乳糜胸、结核性腹膜炎”等,立即予以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洋洋的病情大为好转,腹水减少,肚子小了一圈,孩子的脸上有了笑容,期待着早日回到校园。1个月后细菌培养结果证实了诊断的正确性。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据了解,在我国结核病每年新发病例90万例,其中0-14岁儿童结核病患者近10万人,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危重患儿多,而儿童结核病专科医生的缺乏也为儿童结核病的发现、诊断和治疗带来诸多问题,“我们除了不断学习,提升结核的诊治水平,还要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对学校、家长的宣教,任重道远。”王曼知感慨道。

一带一路,培养优秀人才,她是领头雁

      科室的发展要有一个好的领头雁,王曼知在工作生涯里,除了自身勤勉努力,她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伯乐、一位有智慧、有胸怀、有远见的导师和管理者。

      为了学科建设能与国际接轨,2014年,院长派送已过不惑之年的王曼知出国学习,她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赴美国密苏里大学研修学习任务,把国际新理念、新技术带回科室,而且抓住契机,与该院建立了远程会诊、科研等合作关系。

       2015年,医院率先选送优秀儿科医师前往该院中心实验室科研研修1年并完成合作课题,实现SCI论文零突破,也是科室第1次带着3篇科研壁报论文参加了2017年华盛顿美国胸科协会国际学术交流会。与此同时,在王曼知的积极推动下,我院儿科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深圳市儿童医院及我省多家医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连续举办了三届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星城国际大讲堂暨儿童感染性疾病与进展学习班”,为提高儿童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加强了与省内、江西、广西、贵州等周边多地区的交流学习,对重症传染病救治有一定的影响力。

敢于担当,为患儿驱除疾病之苦

    作为儿科的“大当家”,王曼知的手机从不关机,只要遇上危重患儿,无论多晚,她都会马上从家里赶过去。一次有位13岁的重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儿,病情极其危重,又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接诊医院联系省内多家大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都无法收治,当求助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时,王曼知立刻要求儿童重症医学科接收患者,准备好隔离病床,全力抢救,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百的努力。患者转到儿科时,王曼知带领团队通力合作,抢救成功,最后患儿完全康复出院。

    2009年,王曼知不慎摔倒导致右下肢胫腓骨折,在行钢板钢钉固定手术后第8天,科室收治了一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极危重的患儿,接到科室电话汇报后,她赶紧对丈夫说:“马上推轮椅送我去病房看看这个孩子”,虽然家人不忍心,也只能看着她忍着疼痛从骨科病房赶到儿科病房,紧张有序的指挥抢救工作,最后患儿抢救成功,她才放心的返回骨科病房休息。在她的心里,“孩子的生命比什么都金贵、重要”,医者父母心,也是她对所有医务人员的要求。

    这些年来,王曼知收到的来自患儿家属的感谢信、锦旗不计其数,并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带教老师、长沙市卫计委医德医风标兵、星城名医等荣誉。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希波克拉底誓言,始终秉持 “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的信仰,在朴实无华的岗位上深情诠释救死扶伤的真谛,为守护儿童健康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