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订阅号
  • 服务号
您现在的位置: 长沙市中心医院 > 新闻纵览 > 重点专科
重点专科
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康复要趁早,功能康复效果佳
发布日期:2022-08-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脑卒中患病率越来越高,且年轻化日趋明显。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卒中患者经及时抢救治疗后,虽保住了性命,但约70%的人会留下偏瘫、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认知以及心理障碍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家庭及社会带来不小的负担。

  我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立早表示,脑卒中患者及早接受康复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功能康复的效果。脑卒中发病后前6个月为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期,前3个月尤为重要,称为康复“黄金期”。

 

步行障碍是卒中后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

节律性听觉刺激治疗有效改善卒中偏瘫步态

  步行障碍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一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仍不能独立行走。我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立早介绍,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如果仍遗留有步态不对称以及步速减慢等问题,会使得跌倒的风险增高。因此,步态康复被认为是脑卒中后康复的主要目标。

  51岁的温先生是一名个体公司老板,半年前他发生过一次脑出血,治疗出院后他的右侧肢体长期乏力,需拄拐杖慢行。一个月前,温先生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检查,头部CT显示左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约8ml,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钙化斑,被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期。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杨卓霖观察患者步态,室内拄拐杖步行表现为跛行,重心靠后,步行双侧对称性差,右下肢支撑期时间过短。杨卓霖告诉患者,因错过“卒中后3个月”的康复治疗黄金期,目前为脑出血后遗症期,因此,康复治疗方案会选择在常规的康复治疗如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等基础上,配合电刺激疗法以及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再加入节律性听觉刺激疗法。

  节律性听觉刺激疗法是把节奏提示作为一种外部的指示信号来调整运动功能,通过固有节奏的反复特性来促进具有节律性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方法。

1、向患者详细介绍节律性听觉刺激疗法, 使其理解并且配合参与治疗。    

2、患者在节律性听觉刺激下步行。

   这种康复疗法先进行热身步行训练,通过摄像机记录患者的步频,将患者的步频设定为节拍频率。然后,治疗师运用手指敲击、或用脚打节拍、或手与脚轮流摆动等形式让患者体验和适应节奏,学会根据节奏进行迈步训练;在确保患者步态正常且安全的情况下,逐步将节奏频率升高,让患者适应升高后的频率继续进行迈步训练。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温先生步行功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可以独立步行回家。陈立早表示,节律性听觉刺激疗法是音乐疗法应用于康复治疗领域的一种较新颖的康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步行功能可产生积极的康复作用,尤其是对步速不均匀,两侧下肢步长不等的脑卒中患者,减少跌倒风险。我院康复医学科在省内率先应用,卒中患者反映良好,功能改善明显。

 

物理治疗脑卒中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神奇的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优选方案

  除了步行障碍,脑卒中之后的后遗症还表现为患者上肢运动控制能力差和手功能的障碍、失语、面瘫、吞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在我院康复医学科,有一种物理疗法叫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卒中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我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谭国珍介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基础生理的神经康复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这种疗法是利用传感器技术识别人体动作,并采用声、光、电等可被患者感知和识别的信号对人体动作加以标示和反馈,帮助患者建立动作意向与实际动作之间的联系,再由患者据此不断修正、反复训练,进而重新获得运动能力的一种治疗过程。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及原理


  62岁的刘先生半年前发生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导致左侧肢体乏力2月余。经过在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与评估肌力分级,其左侧上肢2级(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 肢体不能抬离床面),左侧下肢4级(能做对抗阻力的活动,但是肌力比正常肌力较差)。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谭国珍表示,当前他的卒中后遗症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左侧肢体乏力,以左上肢肌力减退为主。刘先生担心自己的上肢成为“废用手”,情绪变得焦虑,立刻接受入院康复治疗。

  通过对患者整体病情的评估,谭国珍认为患者认知功能正常,且主动性强,非常适合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患者沟通治疗要领及注意事项后,谭国珍开始实施治疗。患者上肢锻炼以三角肌肌力训练及腕背伸肌力训练为主,根据肌电生物反馈仪中的康复训练标准示范视频,患者通过这种“动作观察”跟随模仿训练和想象运动;当患者无法自主完成某些训练动作时,肌电生物反馈仪会通过向指定的神经肌肉施加功能电刺激以达到其动作要求,在训练中起“辅助能量”作用,而非单纯的“电刺激兴奋”。同时,还在训练中为患者提供不同训练目的的动画,如肌力训练和放松训练,充满趣味性。通过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刘先生的上肢肌力达到4级(能做对抗阻力的活动,但是肌力比正常肌力较差),能够自行使用勺子进食。

 

中医“调神头针运动疗法”创新应用

助力卒中患者步态功能训练事半功倍

  在我院康复医学科,可以看到许多脑卒中患者头上扎着针,在走廊上来回行走,酷似“天线宝宝”。其实他们正在接受一种卒中康复治疗——“调神头针运动疗法”,此疗法是我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井泉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临床调神经验与头皮针的运用经验创造性总结的一套针对中风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调神头针运动疗法


  王井泉介绍,脑卒中患者因为发病原因的复杂性,病程久且康复时间长,不仅有肢体功能障碍,大部分患者的情志也会表现出中医“郁病”的一些症状。于是,王井泉结合自己十余年的临床诊疗经验,提出调神解郁的治疗法则,通过针刺相关调神穴位如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印堂、内关、合谷、太冲等穴来达到神安而郁解的效果。并且,王井泉根据现代解剖学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在体表的投影特点,发现针刺并长留针在头皮针分区中的顶颞前斜线(头顶侧面,从前顶穴至悬厘穴的连线)和顶颞后斜线(头顶部侧面,从百会穴至曲鬓穴的连线)对改善中风患者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效果十分明显。

  不仅如此,王井泉发现这两种针刺手法,再配合现代康复技术中的步态功能训练,可以达“1+1+1>3”的效果,不仅缩短了疗程,还在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情志方面的治疗效果上优于其他治疗方法。于是,他将这三种治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调神头针运动疗法”,积极应用于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45岁的范先生于6月20日在家突发言语不清、头晕、肢体乏力等症状,被紧急送到我院就诊,全面检查后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亚急性期,右侧偏瘫及言语障碍。经过神经内科治疗后,病情稳定转入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由于患者出现了一系列卒中后典型症状,包括一侧肢体的偏瘫、言语功能障碍、情志的改变。王井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运用“调神头针运动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患者情绪躁动基本缓解,行走功能大大改善,由之前的全靠轮椅助行变为可在陪人保护下独立行走,极大地鼓舞了患者的康复信心。

 

  我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立早表示,康复治疗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卒中患者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卒中后及时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恢复,减轻功能上残疾,节约社会资源。


记者 秦璐 通讯员 杨卓霖 周猜 谭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