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订阅号
  • 服务号
您现在的位置: 长沙市中心医院 > 新闻纵览 > 健教聚焦
健教聚焦
国际聋人日:耳聋预防胜于治疗,90%的听力损失是可能避免的
发布日期:2022-09-26

指导专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副主任医师 王蔓菁

 

  9月25日是第65个国际聋人日,呼吁全社会关注、尊重和帮助耳聋群体。据权威统计,我国听力残疾人数约为2780万,占残疾人1/4,为残疾人总数首位。每年新增耳聋患儿约3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听力障碍者约占30%,大约为6000万。

  听力损失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沟通,更是对生活、学习、就业以及社交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何保护听力,预防耳聋?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王蔓菁为广大市民答疑解惑。

 

——听力障碍如何分级、有哪些类别?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将听力损失划为5级,即轻度聋、中度聋、中重度聋、重度聋和全聋。语言频率平均听阈超过26分贝即为听力障碍。按照(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较好耳听力损失超过40分贝即可进行听力残疾的评定。

  根据耳聋发生时间分为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先天性聋为出生聋,由遗传基因突变,或母体宫内感染,或分娩异常导致;后天性聋为出生后致聋,多由疾病或损伤引起。

  根据耳聋的病变部位可以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

 

 

  • 先天性聋重在预防,父母应重视

  在我国,平均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1名宝宝是先天耳聋患儿,这种先天性聋儿大部分是重度聋或者极重度聋,主要导致原因为遗传因素。目前发现近300个耳聋疾病相关基因。我国正常人群中的致聋基因携带率是6%,也就是100个正常人里存在着6个正常人携带着致病基因,一旦遗传给下一代,那么极有可能导致下一代发生先天性耳聋。

  建议有生育要求的夫妇提前进行常见的致聋基因突变的筛查,如发现双方均带有相同的突变耳聋基因,通过对其生育进行指导和干预,可以预防性的减少近1/3~2/5的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出生。

  孩子出生后,父母必须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正常新生儿约为0.1~0.3%,高危因素新生儿约为2~4%。新生儿听力障碍尽量于6月龄前被发现,否则将延误康复的最佳时机。当前,医院都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内做听力筛查。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42天、3个月、6个月进行“复筛”及诊断性听力评估,如果确诊为耳聋,及早干预,佩戴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言语训练。

 

  • 耳毒性聋关键在于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耳毒性聋指滥用某些药物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制品所致的耳聋,多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索、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其他药物如奎宁、水杨酸等都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在用药停止一段时间后发作,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晚期表现为全聋,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因此,要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特别是婴幼儿内耳发育未完善时易受药物影响,要禁用这些药物。

 

  • 突发性聋发病年轻化,早期治疗是关键


  突发性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病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但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单耳发病者居多,可伴有耳鸣或眩晕。

  突发性耳聋病因不明,医学上普遍认为精神紧张与过劳是高危因素,高压力的诱因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内耳血液循环和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供血不足使一些器官缺氧,最终造成听觉感觉平衡障碍。此外,机体受冷、受热、过敏或流感、腮腺炎、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更年期妇女内分泌失调、雌激素降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能引发突发性听力损失。

  突发性聋越早治疗,预后越好。发病1周内开始治疗,72%的患者听力有所恢复或大部分恢复,超过10天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就诊时间超过3个月,其总有效率为39.7%,远差于早期治疗者。所以一旦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耳鸣、听力下降症状者应尽早就医。

 

  • 老年性聋重在定期进行听力障碍筛查

  老年性聋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听觉器官和身体的其他组织器官一起发生的、缓慢的老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双侧对称性听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现象。该病会引起沟通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且长期耳聋容易诱发老年痴呆。大部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且损失程度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因此老年人应注意定期进行早期听力障碍筛查,及早防治。

  预防老年性聋,首先老年人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其次要注意饮食卫生,补充锌、铁、钙等微量元素,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减少脂类食物,戒烟酒;再次要防治心血管疾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勿长时间听耳机、打电话,在听耳机、看电视时不可将声音开得过大,音量不超过最大声音的60%,并且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60分钟;尽量少去嘈杂、噪音的环境;慎用耳毒性药物;日常生活避免磕碰猝倒。

  对于已经患有老年性聋的患者可以适当进行药物治疗,如效果不好,可以选配适当的助听器或植入电子耳蜗。

 

  • 噪声性聋是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性、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也是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老年性聋,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因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对噪声性耳聋的预防尤为重要。

  普通人禁止长时间接触噪音。如机器轰鸣、人声喧哗、锣鼓声等各种噪声,噪音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减退。听音乐时最好裸听,听过分激烈的音乐1小时左右应休息一次。如戴耳塞不可持续时间过长,把音量调到40~50分贝为宜,清晰即可,不可超过最大音量的60%以上。遇到燃烧鞭炮时,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

  对于长期接触噪音的人群及职工,应定期检测听力,加强声源的消声和隔音等工作,及早做好防护,从而有效预防噪声性耳聋的发生和降低其听力损害的程度。

 

  • 分泌性中耳炎易造成隐匿性听力损失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鼓室内积液,也称为浆液性或渗出性中耳炎,可能是由于感冒、咽喉痛或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分泌性中耳炎较常发生于6月龄至3岁儿童,是幼儿听力损失的最常见原因,常因其隐匿性而被忽视。多数情况下听力损失可能会逐渐好转,但是如果患儿反复出现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此外,在儿童早期,即使是暂时性的听力损失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拉耳朵、注意力不集中、放大电视声音、易怒或误判方向、失去平衡、言语发育迟缓等现象,请及时就医,因为这很有可能就是孩子以行动在表示他的听力受损了。早期治疗可以完全根治,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听力损失。

 

【注意以下四点,认真保护听力!】

①生病不要乱吃药,警惕耳毒性药物的危害。

②经常戴耳机音乐爱好者,应掌握“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睡前切记摘下耳机。入睡后耳朵处于休眠状态,需防止长时间的声音输出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③在噪音环境下活动时注意使用耳塞、耳罩和防声帽,这是阻隔噪音、减少听力损害的有效措施。

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经常挖耳;保持耳道干燥;正确擤鼻;及时治疗耳部疾病。


记者 朱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