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长沙市中心医院 > 临床科室 > 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
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
心脏惊现“泥球”异物,房颤竟是幕后“黑手”
发布日期:2024-11-15 阅读量:0

  在我们体内,心脏如同永不歇息的精密机器,为生命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55岁的刘云生(化名)心脏内竟藏着一个直径达7厘米的巨大血栓,形如“泥球”,严重威胁着他的生命安全。经过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的仔细检查,发现这一切的“幕后黑手”竟是心房颤动(房颤)。

  家住雨花区的刘云生自五年前便时常感到心悸,活动能力也逐渐下降。然而,忙碌的他忽视了身体发出的这些预警信号,仍勉强维持着日常生活,未及时就医。近两个月来,刘云生的情况急转直下,即便是轻微的活动也会让他气喘吁吁,在家人劝说下这才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

  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刘云生不仅患有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更严重的是他的左心房内存在一个直径达7厘米的巨大血栓。这个血栓如同一个随时要爆炸的炸弹,时刻威胁着他的生命安全。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继承向家属解释了这个血栓的危险性:“一旦血栓成分脱落,形成栓子并随血液流向脑血管,就可能引发急性脑梗死;同时,它还对体循环和肺循环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病人的活动能力大幅下降。”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杨继承迅速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进行深入讨论。经过全面评估,专家们决定为刘云生实施外科手术。手术当天,在体外循环的辅助下,刘云生的心脏暂时停止了跳动。医生们切开右心房和房间隔,打开了左心房,一个直径约7厘米的巨大血栓赫然在目。由于形成时间较长,血栓已经机化,血栓与左房壁紧密粘连,形如一个巨大的“泥球”。长期的血栓刺激还导致左心房内膜形成了一层厚厚的纤维硬壳,进一步损害了左心房的功能。

  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团队间的默契配合,医生小心翼翼地清理并移除了左心房内的血栓,剥离了心房内膜上的硬壳,并用人工瓣膜替换了已经严重钙化狭窄的二尖瓣。经过约4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手术顺利结束。术后,刘云生恢复良好,活动后气促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并很快顺利出院。他形容自己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专家提醒杨继承指出,导致刘云生心脏内形成巨大血栓的元凶正是心房颤动,也称房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肌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此外,缩窄性心包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和老龄等因素也可能引发房颤。部分房颤患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在情绪激动、外科手术、运动或大量饮酒时发生。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心房会规律地收缩,将血液顺利输送至心室。但在房颤发生时,心房内的电活动变得紊乱,导致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取而代之的是快速而不协调的颤动。这使得血液在心房内的流动变得缓慢且不规则,对于像刘云生这样患有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患者来说,这种情况更容易导致心房内形成血栓。而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随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各处,引发脑梗死、体循环栓塞等严重疾病。此外,房颤的长期存在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脏扩大、心肌功能受损,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杨继承提醒广大市民:房颤虽然初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若忽视其存在,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当出现心悸、活动能力下降等类似症状时,务必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供稿丨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 陈范才 汤亚平
一审丨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 杨继承
二审丨宣传部 李晶
三审丨宣传部 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