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长沙市中心医院 > 医技科室 > 药学部
药学部
高血压患者吃药 里面藏着大学问|专家指出:“自助”选药、吃药、换药不可取
发布日期:2022-09-05 阅读量:0

本报记者 陈颖

 

  高血压是个慢性病,很多人都是多年的老病号,降压药已经吃出了经验。于是,不少病友会“自助”选药、吃药、换药,可这样不仅不专业,还会暗藏健康隐患。我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席兰艳介绍到,吃降压药控制高血压的病人,无论是最初选择降压药,还是治疗过程中更换降压药种类和剂量,用哪个、怎么换,都需要在大量专业知识的背景下,结合患者个人具体情况才能做出判断。

 

 

【典型病例】
NO1:看到邻居换药,自己也跟着换药
  家住新开铺的王爷爷和邻居邹爷爷两人患有高血压病多年,一个多月前,王爷爷的血压波动较大,但是在平时的遛弯中他发现,邻居老邹的血压在吃了某种降压药后一直特别稳定,王爷爷顿时觉得两人都有多年高血压,别人能吃的,自己肯定也能吃。于是在没有咨询医生的情况下,王爷爷就随意更改了自已的降压药,但就在第二天,老王发现自已调整用药后的血压不但没降,而且还出现了头晕乏力不适。王爷爷又去赶紧咨询其他有高血压的同事,但是换了几种药物、调整了几次剂量后都没有明显效果,不得已只能去医院求助医生。

 

NO2:经常漏服降压药,结果急性心梗住进ICU
  长沙的杨先生是一名大货车司机,有三十年的吸烟史,而且每天至少喝2两白酒,5年前检查出高血压。因为工作性质,杨先生跑长途时经常漏服降压药,所以血压控制并不理想,加上有吸烟饮酒的不良习惯,去年11月,杨先生就因急性脑梗死送往我院抢救,当时出院时医生曾叮嘱他一定要戒除烟酒,按时服用降压药,但杨先生出院后不久就忘了医生的告诫。
  今年2月,杨先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胸痛、胸闷,伴左手麻木,持续约10分钟可自行缓解。杨先生认为这些症状是脑梗死后遗症,在社区诊所扎针灸治疗后有所缓解就没去医院检查。过了几天症状加重,杨先生这才来到我院就诊,心电图结果提示呈典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明显升高,医院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将杨先生送进介入室进行治疗。

 

【专家解析】那么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当中如何正确用药呢?市民又存在哪些用药的误区呢?

 

误区一:没有症状就不用服药
  有的患者高血压可导致头痛、头晕、心慌等各种短期不适的临床症状,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通常无症状,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高,是体检或偶尔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这类患者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又担心吃降压药的副作用,所以就选择不治疗。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高血压的主要危害不在于它引起的症状,而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血管,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这些损害日渐严重时,会发生各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误区二:清晨和夜间服药都一样
  无论是健康人还是高血压病人,血压在24小时内都是不断变化的,有着“两峰一谷”的昼夜节律,而清晨通常是一天中血压水平较高的时段,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可能危及生命的心血管事件在清晨时段的发生率较高。所以,高血压患者应重视清晨的血压管理。
  高血压病人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此类药物具有降压平稳、效果持久的特点,一般早晨7点左右服用,可以较好地控制全天血压及晨峰血压,并避免夜间血压过度降低,更有效地预防猝死、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因此,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该在清晨服用降压药。如果服用中、短效降压药,则需每天2~3次给药,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的目的。
但是也要因人而异,约有 10% 的患者白天血压正常,单纯夜间高血压,是一种隐蔽性高血压,需做动态血压监测才能确诊,这种患者需要睡前服药;对清晨血压高的患者可在睡前服药,以控制晨峰血压。因此,患者可以根据自身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找出自己的血压变化规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

 

误区三:血压正常后无需再服药
  “坚持服药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血压在服药后的“正常”,只是在药物作用下的一种状态,药物作用时间有限,一旦停药,药物经过代谢,药效会逐渐消失,血压也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所以即使暂时控制了血压,也不可擅自停药,如果血压偏低应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误区四:担心降压药有耐药性长期服药会失效,病情较轻时尽量推迟用药
  降压药不是抗生素,不会出现类似抗生素耐药的情况,长期服用不会失效,不愿意服药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除非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治疗获益越大。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其远期预后越好。不要等到发展到心、脑、肾等脏器损害时再用药,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五:担心药物副作用,擅自减量或隔天服用
  擅自减量或隔天服用的后果是造成血压的波动,血压忽高忽低更容易对血管、心、脑、肾等造成损伤。高血压病人应该平稳降压,有效控制全天血压及晨峰血压,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预防猝死、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等的发生。

 

误区六:只需服药即可治疗,高血压和不良生活方式无关
  血压高,坚持服药固然重要,生活方式也直接影响降压效果,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不控制不良生活习惯,会继续损害血管,加重高血压。所以,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清淡饮食,低盐、低脂、低糖等)、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避免熬夜等,否则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误区七:高血压是慢性病长期服药即可,不用复诊
  高血压患者应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即使长期服药,血压也可能会有波动起伏,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不是一成不变的,降压需要保持长期稳定、达标,定期进行血压测量,做好记录,判断疗效,观察变化。如果在服用降压药期间,出现低血压、咳嗽、水肿、心悸等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方案。即使血压稳定了,也需要定期复查,让医生了解血压达标情况、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以及肝肾功能等身体状况准确地指导用药,并斟酌是否需要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误区八:就医时不需要服药
  部分患者在复诊或就医时总是纠结是否应该和往常一样规律服药后再就医,担心服药后就医会掩盖住自己的真实病情,事实上,就医前应如常服用降压药,因为复诊或就医主要是让医生诊断当前病情发展的情况,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当前服药后的情况来判断之前的用药效果,判断该用药方案是否得以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若就医前临时停用降压药,血压升高会导致医生出现误判。

 

误区九:漏服降压药第二天服用双倍剂量补上
  漏服降压药第二天如果双倍服药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速度太快以及降得过低,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出现头晕、心悸、少尿、低血压以及晕厥等,进而会有诱发脑梗的风险。若出现漏服的情况,首先认真阅读所服用降压药的说明书,按照说明书上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果说明书上没有具体列出漏服药物的处理方法,就根据具体的药物,以及根据服用的次数,和漏服的时间具体安排。长效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药物半衰期较长,每天服用一次,在服药后稳态血药浓度维持24小时以上,即使偶尔漏服,也对降压效果影响不大,可在第二天按时服用,同时监测血压,如有头晕头痛等不适请及时就医。